合同双方串通高估冒算,结算暴露如何应对?
时间:2025-03-27 16:11:39   作者:
   合同双方串通高估冒算,结算暴露如何应对?
  在商业合作中,合同双方当事人本应本着诚信原则,公平、公正地履行合同义务。然而,有时却会出现双方串通一气,高估工程价款,企图在结算时“瞒天过海”的情况。一旦发现此类行为,不仅损害了合同另一方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本文将从法律角度为您详细解答。
  一、合同双方串通高估冒算的法律性质
  合同双方串通高估冒算价款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欺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因此,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诚信原则,也触犯了法律。
  二、发现串通高估冒算后的应对措施
  (一)收集证据
  一旦发现合同双方存在串通高估冒算价款的行为,首先应当立即收集相关证据。这些证据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合同文本、工程变更记录、结算单、双方往来的邮件、短信、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将用于证明双方存在串通行为,以及高估冒算的价款数额。
  (二)与对方协商
  在收集到足够证据后,可以尝试与对方进行协商。通过友好沟通,向对方指出其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并要求其纠正错误,重新进行结算。如果对方愿意配合,双方可以达成和解协议,避免进一步的法律纠纷。
  (三)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如果对方拒绝配合,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建设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投诉举报。这些部门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保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
  (四)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协商和投诉举报均无果,受害方还可以选择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需要向法院提交充分的证据,证明对方存在串通高估冒算价款的行为,并请求法院判决合同无效或撤销合同,同时要求对方返还多收的价款并赔偿损失。
  三、法律后果与责任承担
  对于串通高估冒算价款的行为,法律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一旦构成犯罪,将面临刑事处罚。
  此外,即使不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受欺诈方也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合同,并要求对方返还财产、赔偿损失。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串通高估冒算价款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相关部门也将依法进行查处,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
  四、如何防范类似行为的发生
  为了避免类似行为的发生,建议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加强合同管理: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明确、具体、合法。对于工程价款等关键条款,应进行详细约定,并明确结算方式和标准。
  加强监管力度:对于涉及大额资金的项目,应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管力度。可以通过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评估等方式,确保工程价款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提高法律意识:合同双方当事人应提高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不得进行欺诈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