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概不负责合同无效?工伤休养期计算有讲究
时间:2025-02-13 15:57:18 作者:
工伤概不负责合同无效?工伤休养期计算有讲究
一、工伤概不负责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
在劳动关系中,有些用人单位可能会在劳动合同或相关协议中加入“工伤概不负责”的条款。然而,这种条款是违反法律法规的,因此是无效的。
(一)法律法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其中,第二款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不能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而“工伤概不负责”的条款正是用人单位试图免除自己在工伤事故中应承担的责任,因此是无效的。
(二)实际案例
在实践中,法院和劳动仲裁委员会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也都会认定“工伤概不负责”的条款无效。例如,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包含“工伤概不负责”条款的劳动合同,后该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工伤。劳动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劳动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该条款无效,并裁决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工伤赔偿责任。
二、工伤休养期计算有讲究
工伤休养期,即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间。关于工伤休养期的计算,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起始时间
工伤休养期的起始时间并不是固定地从住院那一天开始计算。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的起始时间通常是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来确定的。如果受伤后没有马上住院,而是先去做了门诊之类的初步治疗,之后才住院,那么停工留薪期可能就要从受伤的那一天起算。
(二)计算依据
停工留薪期的长短取决于伤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需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来确定具体的停工留薪期。如果双方对停工留薪期有争议,可以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
(三)待遇保障
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意味着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劳动者停工留薪而降低其工资待遇或解除劳动关系。
三、案例分析
假设某劳动者在工作中不慎受伤,经医疗机构诊断为骨折并需要住院治疗。住院治疗后,医生出具了建议休息三个月的诊断证明。那么,该劳动者的停工留薪期应从受伤之日起计算三个月。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或拒绝承担其他工伤赔偿责任,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四、总结与建议
“工伤概不负责”的条款是违反法律法规的,因此是无效的。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避免签订包含此类无效条款的劳动合同。对于工伤休养期的计算,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来确定,并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
建议用人单位应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并承担相应的工伤赔偿责任。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应及时向公司报告并尽快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果公司不予配合或拒绝承担责任,劳动者应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劳动者也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并妥善保管相关证据材料以便在维权过程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