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员的选择:如何判断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时间:2024-08-20 17:06:13 作者: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法律关系、经济关系、组织结构以及法律保障等方面。以下是对这两者的详细对比分析:
一、法律关系
劳动关系:
定义: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依据:主要由《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调整。
合同形式:劳动关系必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但符合劳动关系实质的,也视为劳动关系成立。
劳务关系:
定义:劳务关系是指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接受劳务并支付对价而相互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依据:主要由民法、合同法等民事法律法规调整。
合同形式:劳务关系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法律对此没有强制性要求。
二、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
报酬性质: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具有分配性质,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不完全随市场供求情况变动。
支付方式:工资通常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具有规律性和稳定性。
福利待遇:劳动者除获得工资报酬外,还享有社会保险、福利等待遇。
劳务关系:
报酬性质:劳务报酬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完全由双方协商确定,是商品价格的一次性支付。
支付方式:劳务报酬可以一次性即时清结,也可以按阶段或批次支付,没有固定规律。
福利待遇:劳务提供者一般只获得劳动报酬,不享受社会保险、福利等待遇。
三、组织结构
劳动关系:
主体地位: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法人或组织),另一方是劳动者个人。
管理关系: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双方之间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劳务关系:
主体地位: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没有严格限制。
管理关系:劳务提供者与用工者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双方地位平等,用工者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劳务提供者不具有约束力。
四、法律保障
劳动关系:
法律保护:劳动关系受到劳动法的全面保护,包括工时制度、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强制性规定。
争议解决:劳动争议必须先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务关系:
法律保护:劳务关系主要受到民法等一般民事法律法规的保护,双方权利义务主要依据合同约定。
争议解决:劳务合同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无需经过仲裁前置程序。
具体例子
以外卖员为例,如果外卖员与平台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则双方之间形成劳动关系。外卖员需遵守平台公司的规章制度,接受其管理,平台公司需按月支付工资并缴纳社会保险。若发生争议,需先经过劳动仲裁。
而如果外卖员与平台公司签订的是劳务合同或未签订合同但双方之间实为劳务关系,则外卖员与平台公司之间形成劳务关系。外卖员自行安排工作时间,平台公司按约定支付劳务报酬,不缴纳社会保险。若发生争议,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综上所述,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在法律关系、经济关系、组织结构以及法律保障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劳动者和用工者在建立用工关系时,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选择合适的用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