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法上,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哪些?
时间:2024-07-03 14:27:46 作者:
在劳动法上,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协商解决
定义:协商解决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求解决纠纷的具体方案。协商程序一般在纠纷发生的初期进行,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可以提出协商。
特点:协商解决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基础,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但国家对当事人自行解决劳动争议这种方式予以认可。
二、企业调解
定义:企业调解是指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处理方式。调解委员会一般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实行自愿原则。
程序:调解程序一般在双方协商未能达成协议之后,提起仲裁之前进行。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此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从当事人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未达成协议,则视为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注意:调解不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一方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三、申请仲裁
定义: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该程序既具有劳动争议调解的灵活、快捷的特点,又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
程序:若经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均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当事人也可以不经企业调解委员会处理而直接申请仲裁。只要有一方申请仲裁而且是符合条件的,仲裁委就应当受理。
前置条件:在劳动纠纷中,如果想要起诉,要先申请仲裁,仲裁是起诉的前置程序。
四、提起诉讼
定义:诉讼程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打官司,是由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启动的程序。诉讼程序是劳动争议解决的最后一道程序,其裁判结果具有强制力。
程序:如果当事人任何一方对裁决不服,应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将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首先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民事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就劳动争议达成协议,法院将制定民事调解书,调解书一经送达当事人立即生效,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不成,法院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书面判决。
综上所述,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包括协商解决、企业调解、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四种。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同时,也应注意到不同解决方式之间的顺序和条件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