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除劳动合同也能仲裁?北京员工维权新指南
时间:2025-08-21 10:45:49 作者:
未解除劳动合同也能仲裁?北京员工维权新指南
2025年6月,北京市通州区劳动仲裁委审理一起典型案例:员工徐某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因公司拖欠工资申请仲裁,最终获赔工资、加班费等共计12万余元。这一案例颠覆了"必须解除合同才能仲裁"的传统认知,揭示了2025年劳动争议处理的新趋势。
一、劳动合同存续期间的仲裁权利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2025年最高法司法解释(二),劳动者在以下情形无需解除合同即可申请仲裁:
1. 拖欠劳动报酬
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
2025年新规明确:用人单位延迟支付超15日即构成违法
2. 未签书面合同
自用工之日起超1个月未签合同,劳动者可主张双倍工资
司法解释(二)规定:即使后来补签合同,仍可主张补签前的双倍工资
3. 违法解除或变相辞退
如调整岗位、降低工资、强制休假等变相逼退行为
2025年北京案例显示,此类案件劳动者胜率达76%
4. 社会保险纠纷
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社保
劳动者可要求补缴或现金补偿
二、仲裁申请的关键时间节点
1. 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1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
2025年新规: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工资发生争议的,不受1年限制
2. 举证责任倒置
根据《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第8条:
用人单位需证明劳动合同期满自动续延的情形
包括医疗期、女职工"三期"、服务期未满等
3. 调解优先期
仲裁委受理案件后,必须先进行调解
调解期最长30日,不计入仲裁审理期限
三、特殊情形的仲裁策略
1. 高管人员的维权难点
如案例中的徐某(副总),需注意:
加班费主张需提供实质工作内容证明
绩效考核需证明公司存在单方变更标准
2. 关联企业用工
根据司法解释(二)第5条:
劳动者在关联企业间被安排工作的,可要求确认与用工主体的劳动关系
需提供工资支付、社保缴纳、工作指令等证据
3. 竞业限制纠纷
2025年新规明确:
竞业限制协议需明确范围、地域、期限
劳动者可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经济补偿证明
四、2025年新规带来的制度红利
1. 仲裁程序简化
推行"要素式仲裁申请书",关键信息一目了然
朝阳区试点"口述立案",不会写字的劳动者可口头申请
2. 电子送达全覆盖
仲裁文书可通过微信、短信、邮件送达
2025年北京电子送达成功率达89%
3. 仲裁与诉讼衔接加强
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裁审衔接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
仲裁阶段已确认的事实,诉讼中无需再举证
仲裁裁决错误可申请再审,不再"一裁终局"
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北京劳动者维权已从"事后救济"转向"事中防控"。这场涉及千万劳动者的权益升级,正在推动中国首都的劳动法治迈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