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劳动仲裁确定劳动关系全流程指南:从证据收集到司法确认的法律实务
时间:2025-08-12 17:08:52   作者:
   申请劳动仲裁确定劳动关系全流程指南:从证据收集到司法确认的法律实务
  一、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标准与证据规则
  根据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劳动关系的认定需同时满足以下要件:
  (一)主体资格要件
  用人单位:需具备合法用工主体资格,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劳动者:需年满16周岁,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特殊情形
  分公司未取得营业执照的,由总公司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挂靠经营中,被挂靠单位需对劳动者承担连带责任。
  (二)从属性要件
  人格从属性:劳动者需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接受考勤管理;
  经济从属性:劳动者收入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
  组织从属性:劳动者的工作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三)证据规则
  举证责任分配
  劳动者需提供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初步证据;
  用人单位若否认劳动关系,需证明劳动者不受其管理或工资非其支付。
  证据类型
  直接证据:劳动合同、社保缴纳记录;
  间接证据:微信工作群聊天记录、同事证言、工作服照片。
  二、申请仲裁确定劳动关系的操作流程
  (一)协商与调解阶段
  协商: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出具劳动关系确认书;
  调解: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达成协议后可申请司法确认。
  (二)仲裁申请阶段
  仲裁管辖: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
  申请材料
  仲裁申请书(载明双方信息、仲裁请求、事实理由);
  证据材料清单及复印件;
  劳动者身份证明及用人单位工商信息。
  (三)仲裁审理阶段
  庭审程序
  仲裁庭组织质证,重点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
  用人单位若抗辩不存在劳动关系,需提供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表等反证。
  裁决结果
  仲裁庭一般自受理之日起45日内作出裁决;
  若案件复杂,可延长15日。
  三、典型案例分析:劳动关系认定的实务难点
  案例一:挂靠经营中的劳动关系确认
  案情简介
  某货车司机与挂靠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但车辆登记在挂靠公司名下,且运费通过挂靠公司账户支付。司机要求确认劳动关系。
  裁判要点
  根据2025年司法解释,挂靠单位需对劳动者承担用工主体责任。法院通过审查车辆登记信息、运费支付记录,认定司机与挂靠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案例二:网络主播与直播公司的关系认定
  案情简介
  主播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收入按直播收益分成,但公司要求主播每日直播6小时。主播要求确认劳动关系。
  裁判要点
  法院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理由包括:
  公司对主播的工作时间、内容有严格管理;
  主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公司支付的分成,具备经济从属性。
  四、劳动者实务操作建议
  (一)证据收集技巧
  电子证据固定:通过公证方式保存微信聊天记录、邮件等电子数据;
  实物证据留存:保留工作服、工牌、工资条等原件。
  (二)仲裁策略选择
  合并主张权利:在确认劳动关系的同时,可一并主张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
  时效注意:仲裁时效为一年,自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计算。
  (三)特殊情形处理
  用人单位注销:可申请追加股东、实际控制人为被执行人;
  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若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仍可认定劳动关系。
  五、结语
  确定劳动关系是劳动者维护工资、社保、工伤待遇等权益的基础。2025年最新司法解释及案例表明,法院正通过强化从属性要件的审查、明确特殊情形下的责任主体,为劳动者提供更清晰的维权路径。劳动者需注重证据的全面收集与及时固定,以在仲裁程序中占据有利地位。